2022-08-06
原文作者:Chris 的博客 原文地址:http://sound2gd.wang/

要谈Java的NIO, 还是先从I/O开始说起。 Unix提供了5种不同的I/O模型,分别是

  • 阻塞I/O(blocking I/O)
  • 非阻塞I/O(non-blocking I/O)
  • I/O复用(I/O multiplexing)
  • 信号驱动式I/O(signal-driven I/O)
  • 异步I/O(asynchronous I/O)

一个I/O操作需要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运行,通常包括俩阶段

  1. 等待数据
  2. 从内核向进程复制数据

对于socket I/O而言,第一步通常是等待数据从网络中到达,到达之后会复制到内核的某个缓冲区 第二布就是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

阻塞I/O

202208060000334741.png

默认情况下,所有的socket都是阻塞的. 如图所示

  1. 应用发起recvfrom这个系统调用, 应用被阻塞
  2. 内核等待数据准备好
  3. 数据准备好, 内核将数据复制到应用缓冲区
  4. 应用从阻塞里恢复,处理数据

这也是理解和编程起来比较简单的模型,所以计算机早期用的很多,现在在处理超大文件的时候,也依然适用于这种模型。

非阻塞I/O

202208060000346272.png

相比于Blocking I/O, Non-Blocking I/O等待数据 阶段不会被阻塞,也就是说操作系统不会挂起应用, 应用 不断轮询(polling)内核看是否数据准备好。某次轮询发现准备好了,再直接发系统调用阻塞取数据.

Unix网络编程里对轮询的定义是: 应用进程对非阻塞描述符循环发送系统调用,以查看某个操作是否就绪

I/O多路复用

202208060000355683.png 在处理非常多的描述符的时候,I/O多路复用技术显得非常有用。I/O多路复用需要发送2次系统调用:

  1. select或者poll, 获取可读条件, 等待描述符变成可读
  2. 发起recvfrom系统调用,内核复制数据到应用。

在只有1个客户端的时候,I/O多路复用技术甚至不如阻塞I/O.因为多发了一次系统调用。 但有些常用的网络场景,如:

  • 既要处理TCP,又要处理UDP
  • 一个服务器处理多个服务或者多个协议
  • 一个TCP服务器既要监听socket,又要处理已连接socket

这些场景下,多发的这次系统调用能带来更高的I/O处理效率,能更均匀的使用服务器时间片, 处理更多连接。 常用的方法是把I/O多路复用和非阻塞I/O结合使用,这样应用进程不需要阻塞,能处理别的业务,同时又能够处理多个I/O请求

信号驱动I/O

202208060000367094.png

信号模型的步骤是:

  1. 应用进程发起一个信号,告诉内核要什么文件,然后立马返回
  2. 内核准备好数据
  3. 应用进程收到信号发起recvfrom系统调用来阻塞取数据

信号驱动模型类似于你去一点点买奶茶,对方给你一个小票。 什么时候好了对方喊xx号(这就是信号)好了.然后你来取奶茶(recvfrom取数据)

异步I/O

202208060000375615.png

步骤:

  1. 应用进程发起aio_read系统调用,告诉内核要什么文件,然后立马返回
  2. 内核准备好数据, copy到应用进程, 然后给应用进程发aio_read指定的信号
  3. 应用进程收到信号,开始处理数据,整个过程应用进程都没有被阻塞

AIO模型是比较高效的, 异步非阻塞,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。但是编程难度比较大(和人的思维惯性相左),代码写起来不易维护,可能未来会火吧。目前I/O多路复用已经足够用了。

总结

前四种模型的区别主要在第一阶段, 第二阶段recvfrom将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的缓冲区期间,都会阻塞应用进程。 而异步I/O模型在两个阶段都要处理.

Non-Blocking I/OSignal-Driven I/O在数据准备阶段都不会阻塞,前者要轮询内核数据是否准备好,后者是直接等待内核通知回调 Asynchronous I/O是在真正意义上的POSIX定义的异步io操作, 在数据准备和复制阶段都不会阻塞应用,但是编程难度大 I/O Multiplexing在数据准备阶段也会阻塞,但是可以处理更多I/O请求,也就是说加了层中间人抽象,虽然阻塞了应用进程,但是能知道多个fd可读可写,也是大名鼎鼎的reactor模式的基础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