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《菜鸟也能“种”好二叉树!》一文中提到了:为了方便查找,需要进行分层分类整理。而满足这种目标的数据结构之一就是树。
树的叶子节点可以看作是最终要搜寻的目标物;叶子节点以上的每一层,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类别、层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类别。
从上图可以看出,要定位目标物,就需要从最上面的大类依次向下定位目标物所属的小类。
定位的效率(时间复杂度)取决于两个因素:
- 非叶子节点的分岔数:分岔数越多,表示大类包含的小类数目也就越多,那么为了定位到底属于哪个小类,比较次数也就越多,从而时间开销也就越大。
- 树的高度(或称为深度):树越深(高),从根节点(最大类)到叶子节点(目标物)的路径也就越长,也就意味着时间开销越大。
研究问题都讲究由简到繁,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最简单的情形——分岔数最小的情形——二叉树。
二叉树的每层节点只有两个节点,这表示只有两个小类。定位属于哪个小类时,需要做比较。比较的次数越少、比较的方法越简单,效率也就越高。
比较次数再怎么少也得1次、最简单的比较方法就是比大小。为了满足这个目标,前辈们就对一般二叉树加了如下规则:
每个非叶子节点的左孩子的值不大于该节点本身的值;右孩子的值不小于该节点本身的值。
这样的二叉树就称为“二分查找树”。
二分查找树的数学思想
将二分查找树从根节点(最大类)到叶子节点(目标物)的路径扒出来,垂直放置之后就如下图左部所示。再倒”下来水平放置之后,就如下图右部所示。
由此可以看出,从最大类到目标物的查找过程,其实就是从大类不断逼近目标物的过程。
这个思想的本质其实就是数学的“逼近法”——不断缩小范围、直至不可再小,最终剩下的即为所求。
“逼近法”思想大量在数学中应用。牛顿当年发明微积分,其证明过程其实采用的也是“逼近法”。具体可以参见牛顿的旷世巨著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第一编《物体的运动》的第1章《初量与终量的比值方法》的引理2。
牛顿
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
二分查找法
基于二分查找树数据结构的搜索算法称为“二分查找法”。
二分查找树是一个递归定义,所以很容易得出递归版的二分查找法。
下面以链表形式存储的二分查找树为例,数组形式存储的,可以根据父子节点下标的线性关系(《菜鸟也能“种”好二叉树!》一文中的推论5.2.1),类似推导,在此就不赘述了。
还是根据《史上最猛之递归屠龙奥义》一文中的老套路,转换成非递归版本:
整个算法的时间开销主要由do-while循环体的循环次数决定。很显然,在最坏情况下,循环次数等于二叉查找树的高度。假设树的节点总数为N,则根据《菜鸟也能“种”好二叉树!》一文中的结论,高度等于logN,从而时间复杂度等于O(logN)。
二分查找树的节点插入算法
向二分查找树插入新节点很简单,从根节点开始,根据定义逐层比较、进入对应子树下沉、直至叶子节点:
对应的递归版算法代码如下:
还是根据《史上最猛之递归屠龙奥义》一文中的老套路,转换成非递归版本:
可以看出,整个算法结构与二分查找树的搜索算法类似,时间复杂度也是O(logN)。
二分查找树的节点删除算法
直接删除节点,会破坏二叉树的结构,需要进行调整。
首先需要有节点补上被删节点的空缺。这个“补漏”有两个策略:
- 直接计算出到底哪个节点最终应该到这个位置
- 先用一个节点顶上,然后再进行下推调整
稍微想一想,就会知道第一种策略比较复杂,因为你需要在一开始就通盘考虑,复杂度很高;
第二种策略其实是一种局部性原理思想——先局部求解、再逐步递进到全局解。这种局部性原理思想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中大量使用:比如虚拟内存管理、人工智能的爬山算法等等。
第二种策略其实我们在上一篇《二叉堆“功夫熊猫”的速成之路》中的“Top N”章节中也提到了。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翻回去看看。
具体实操上,和“Top N”的方法一样,我们用尾节点“补漏”被删节点。
上面三张图形象描绘了整个替换、下推调整的过程。
这里啰嗦一句:因为要先得到尾节点的位置,然后再回到待删节点位置——这涉及到遍历和回溯,若采用链表存储整个二叉查找树的话,就不是很方便。所以针对节点删除场景,用数组更简单。
但为了“炫技”,笔者在这里就挑最复杂的单向链表式、非递归版算法来实现一下:)
最坏情况无外乎删除根节点——这种情况下下推的距离最长——极限情况下,要下推整个二分查找树的高度。所以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超过O(logN)。
至于数组式、递归版算法,读者可以根据《史上最猛之递归屠龙奥义》和《二叉堆“功夫熊猫”的速成之路》中讲到的套路,自行推导。
做一棵“稳重的”二分查找树
上面两棵二分查找树是等价的,但是可以很明显看出:第一棵一些分支会向一边倾斜,而第二棵就显得“稳重”多了。
试想,你要搜索值为17的节点。按照前面二分查找树的搜索算法,对于第一棵树,从根节点开始,一共需要进行4次比较才能找到;而对于第二棵树,只需要进行1次比较就能找到!
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?
答案在于:第二棵树是一棵“平衡二叉树”,它的“稳重”特点实现了一个目标——平均查找长度最短。
下一篇文章我们就来“盘盘”平衡二叉树。
Java 面试宝典是大明哥全力打造的 Java 精品面试题,它是一份靠谱、强大、详细、经典的 Java 后端面试宝典。它不仅仅只是一道道面试题,而是一套完整的 Java 知识体系,一套你 Java 知识点的扫盲贴。
它的内容包括:
- 大厂真题:Java 面试宝典里面的题目都是最近几年的高频的大厂面试真题。
- 原创内容:Java 面试宝典内容全部都是大明哥原创,内容全面且通俗易懂,回答部分可以直接作为面试回答内容。
- 持续更新:一次购买,永久有效。大明哥会持续更新 3+ 年,累计更新 1000+,宝典会不断迭代更新,保证最新、最全面。
- 覆盖全面:本宝典累计更新 1000+,从 Java 入门到 Java 架构的高频面试题,实现 360° 全覆盖。
- 不止面试:内容包含面试题解析、内容详解、知识扩展,它不仅仅只是一份面试题,更是一套完整的 Java 知识体系。
- 宝典详情:https://www.yuque.com/chenssy/sike-java/xvlo920axlp7sf4k
- 宝典总览:https://www.yuque.com/chenssy/sike-java/yogsehzntzgp4ly1
- 宝典进展:https://www.yuque.com/chenssy/sike-java/en9ned7loo47z5aw
目前 Java 面试宝典累计更新 400+ 道,总字数 42w+。大明哥还在持续更新中,下图是大明哥在 2024-12 月份的更新情况:
想了解详情的小伙伴,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大明哥微信【daming091】咨询
同时,大明哥也整理一套目前市面最常见的热点面试题。微信搜[大明哥聊 Java]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大明哥的原创公众号[大明哥聊 Java] ,回复【面试题】 即可免费领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