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型转换
Java 语言是一种强类型的语言。强类型的语言有以下几个要求:
变量或常量必须有类型:要求声明变量或常量时必须声明类型,而且只能在声明以后才能使用。
赋值时类型必须一致:值的类型必须和变量或常量的类型完全一致。
运算时类型必须一致:参与运算的数据类型必须一致才能运算。
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,经常需要在不同类型的值之间进行操作,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语法来适应这种需要,这个语法就是数据类型转换。
在数值处理这部分,计算机和现实的逻辑不太一样,对于现实来说,1和 1.0 没有什么区别,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,1 是整数类型,而 1.0 是小数类型,其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以及占用的空间都不一样,所以类型转换在计算机内部是必须的。
Java 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转换有两种:
自动类型转换:编译器自动完成类型转换,不需要在程序中编写代码。
强制类型转换:强制编译器进行类型转换,必须在程序中编写代码。
由于基本数据类型中 boolean 类型不是数字型,所以基本数据类型的转换是出了 boolean 类型以外的其它 7 种类型之间的转换。下面来具体介绍两种类型转换的规则、适用场合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自动类型转换
自动类型转换,也称隐式类型转换,是指不需要书写代码,由系统自动完成的类型转换。由于实际开发中这样的类型转换很多,所以 Java 语言在设计时,没有为该操作设计语法,而是由 JVM 自动完成。
转换规则:从存储范围小的类型到存储范围大的类型。
具体规则为:byte→short(char)→int→long→float→double
也就是说 byte 类型的变量可以自动转换为 short 类型,示例代码:
byte b = 10;
short sh = b;这里在赋值时,JVM 首先将 b 的值转换为 short 类型,然后再赋值给 sh。
在类型转换时可以跳跃。示例代码:
byte b1 = 100;
int n = b1;
注意问题:在整数之间进行类型转换时,数值不发生改变,而将整数类型,特别是比较大的整数类型转换成小数类型时,由于存储方式不同,有可能存在数据精度的损失。
强制类型转换
强制类型转换,也称显式类型转换,是指必须书写代码才能完成的类型转换。该类类型转换很可能存在精度的损失,所以必须书写相应的代码,并且能够忍受该种损失时才进行该类型的转换。
转换规则:从存储范围大的类型到存储范围小的类型。
具体规则为:double→float→long→int→short(char)→byte
语法格式为:(转换到的类型)需要转换的值
示例代码:
double d = 3.10;
int n = (int)d;
这里将 double 类型的变量 d 强制转换成 int 类型,然后赋值给变量 n。需要说明的是小数强制转换为整数,采用的是“去 1 法”,也就是无条件的舍弃小数点的所有数字,则以上转换出的结果是 3。整数强制转换为整数时取数字的低位,例如 int 类型的变量转换为 byte 类型时,则只去 int 类型的低 8 位(也就是最后一个字节)的值。
示例代码:
int n = 123;
byte b = (byte)n; int m = 1234; byte b1 = (byte)m;
则 b 的值还是 123,而 b1 的值为-46。b1 的计算方法如下:m 的值转换为二进制是10011010010,取该数字低8位的值作为b1的值,则b1的二进制值是11010010,按照机器数的规定,最高位是符号位,1 代表负数,在计算机中负数存储的是补码,则该负数的原码是 10101110,该值就是十进制的-46。
注意问题:强制类型转换通常都会存储精度的损失,所以使用时需要谨慎。
展开阅读全文